花烛诗

何年洛水献明珰,此夕天河有报章。 凤吹月连青锁闼,鳦衔春度郁金堂。 香奁向曙催鸿雁,画阁轻寒拥鹔鹴。 闻说莫愁新度曲,侬家夫婿胜王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珰(míng dāng):古代女子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这里比喻美丽的女子。
  • 凤吹:指笙箫等细乐。
  • 青锁闼(qīng suǒ tà):指宫门。
  • (yǐ):燕子。
  • 郁金堂:用郁金香和泥涂壁的堂屋,这里指华美的居所。
  • 香奁(xiāng 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 鸿雁:古代常用来比喻书信。
  • 鹔鹴(sù shuāng):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鸟,这里可能指某种美丽的鸟。
  • 莫愁:古代美女名,这里可能指歌女或舞女。
  • 王昌:古代美男子名,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丈夫。

翻译

何年洛水边,美丽的女子献上了明亮的耳饰, 今夜天河中,似乎传来了好消息。 笙箫之声伴随着月光,照亮了宫门, 燕子衔着春光,飞过了华美的郁金堂。 女子的梳妆镜匣在黎明时分催促着鸿雁传递书信, 画阁中,轻寒中拥抱着美丽的神鸟。 听说莫愁新编了曲子, 我家夫婿的才华胜过了古代的美男子王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宫廷或贵族家庭中的生活场景。诗中“明珰”、“凤吹”、“青锁闼”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华丽而神秘的氛围。后半部分通过对“香奁”、“鸿雁”、“鹔鹴”等细节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喻情,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消息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处提到“莫愁”和“王昌”,巧妙地以人名代指,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透露出对夫婿才华的自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陈子升的文学造诣。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