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张鄂山二首

信道三人必有师,白头宁恨识君迟。 杯浮菊蕊香犹在,诗寄梅花语亦奇。 湘曲几时归贺监,海边何处觅安期。 深谈不觉销红烛,旅宿高城斗柄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信道:确实知道。
  • 三人必有师:出自《论语》,意指无论与谁相处,总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
  • 白头宁恨识君迟:即使年纪已老,也不后悔认识你晚了。
  • 杯浮菊蕊香犹在:形容菊花酒的香气依旧。
  • 诗寄梅花语亦奇:寄给梅花的诗句也很奇特。
  • 湘曲:指湖南的曲调或歌曲。
  • 贺监:指贺知章,唐代著名文人,曾任秘书监。
  • 安期:指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斗柄移:北斗七星的柄部位置变化,常用来指时间的变化。

翻译

确实知道,与三个人相处总能找到学习的榜样,即使白发苍苍,也不后悔认识你晚了。杯中的菊花酒香气依旧,寄给梅花的诗句也同样奇特。不知道何时能听到湖南的曲调,又该去哪里寻找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深夜长谈不知不觉中,红烛已燃尽,旅宿在城中的我,看到北斗七星的柄部位置已经移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深厚的情谊。诗中,“信道三人必有师”体现了诗人谦虚好学的态度,而“白头宁恨识君迟”则流露出对友人的珍视。后两句通过对菊花酒和梅花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结尾的“深谈不觉销红烛,旅宿高城斗柄移”则巧妙地以景结情,表达了与友人深夜长谈的愉悦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