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嵩山观察赉捧入都

万年枝上啭春莺,献寿年年万国情。 建节去为朝集使,请缨曾是弃繻生。 宫门玉漏花中听,驿路银鞍雪里行。 功在旗常人共识,且将吟咏答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赉捧:捧着礼物。
  • 观察: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
  • 万年枝:常绿树的枝条,比喻长久。
  • (zhuàn):鸟儿婉转地叫。
  • 朝集使:古代官职名,负责朝会的使者。
  • 请缨:请求出战。
  • 弃繻生:放弃儒生的身份,指弃文从武。
  • 玉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银鞍:银色的马鞍,指华贵的马具。
  • 旗常:旗帜和常服,指军功和官职。
  • 升平:太平盛世。

翻译

在万年不衰的树枝上,春莺婉转歌唱,年年都有万国来朝,献上祝福。你捧着礼物,作为朝集使前往京城,曾经弃文从武,请求出战。在宫门前,听着玉漏中花开的声响,驿路上,银鞍马在雪中疾行。你的功绩在旗帜和常服上人人皆知,现在,你可以用诗歌来回应这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陈嵩山作为观察使,捧着礼物前往京城的场景。诗中,“万年枝上啭春莺”和“献寿年年万国情”展现了盛世的繁华和万国来朝的盛况。后句通过“建节去为朝集使”和“请缨曾是弃繻生”突出了陈嵩山的身份转变和英勇事迹。结尾的“功在旗常人共识,且将吟咏答升平”则表达了对其功绩的认可和希望他用诗歌来庆祝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