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何昭侯吏部

之子天下才,在我梦中久。 洎乎相见日,所叹皆白首。 浮云变古今,落月思良友。 示以录别诗,尚忆河梁手。 丈夫系气运,出处原非偶。 渭滨与首阳,异道同不苟。 勿以带女萝,而云傲章绶。 勿以居廊庙,而顾惭林薮。 济物有同心,愿君践台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之子:这个人,指何昭侯。
  • 洎乎:等到。
  • 河梁手:指送别时的握手。
  • 渭滨与首阳:渭滨指姜子牙,首阳指伯夷、叔齐,两者都是古代著名的贤人。
  • 章绶:官员的服饰,代指官职。
  • 廊庙:朝廷。
  • 林薮:山林,指隐居之地。
  • 台斗:比喻重要的职位。

翻译

这个人拥有天下罕见的才华,我在梦中早已久仰。等到真正相见的那一天,所感叹的却是彼此都已经白发苍苍。浮云变幻,古今更迭,落月时分思念着良友。他给我看了录别诗,我仍然记得送别时的握手。大丈夫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都不是偶然的。姜子牙与伯夷、叔齐,虽然道路不同,但都坚守原则。不要因为身上带着女萝(依附之物),就说自己傲视官职。也不要因为身处朝廷,就感到惭愧于山林隐居。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济世救人,愿你能够担任重要的职位。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赠别何昭侯的作品,表达了对何昭侯才华的赞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之子天下才”一句即点明了何昭侯的非凡才能,而“洎乎相见日,所叹皆白首”则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叹息。后文通过对“渭滨与首阳”的比喻,强调了无论出仕还是隐居,都应坚守原则,不为名利所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何昭侯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担任重要职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