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笼

楚竹制自古,南藤新络丝。 职宜司卧内,法有用疏时。 佳气当衣满,馀香入梦知。 美人看暖后,不复画蛾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熏笼:古代用来熏香、烘干的一种器具,通常用竹子或藤条编织而成。
  • 楚竹:楚地产的竹子,因楚地多竹而得名。
  • 南藤:指南方的藤条,常用于编织。
  • 络丝:用丝线缠绕。
  • 司卧内:指在卧室内使用。
  • 法有用疏时:指使用时有时会疏忽。
  • 佳气:美好的香气。
  • 当衣满:指香气充满了衣服。
  • 馀香:残留的香气。
  • 入梦知:指香气进入梦中,使人知晓。
  •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
  • 暖后:指熏香后。
  • 不复画蛾眉:不再画眉毛,意指女子因熏香而感到满足,不再需要其他装饰。

翻译

楚地的竹子自古以来就被用来制作熏笼,南方的藤条新近被丝线缠绕。 这种熏笼适合放在卧室内,使用时偶尔会有疏忽。 美好的香气充满了衣服,残留的香气也能进入梦中,让人知晓。 当美丽的女子感受到熏香后的温暖,她就不再需要画眉毛来装饰自己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熏笼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温馨感受。诗中,“楚竹”和“南藤”体现了熏笼的材质之美,而“佳气当衣满,馀香入梦知”则传达了熏香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安宁。最后两句“美人看暖后,不复画蛾眉”巧妙地表达了熏香带来的满足感,以至于美人不再需要外在的装饰,体现了内在美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温馨,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美好的向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