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目山醉后怀区海目先生

西江汇流南海潴,我家海曲甘樵渔。四月五月荡轻桨,言游海目尝鲥鱼。 海目双峰临丙穴,江心万族归圆折。漫投犗饵钓吞舟,且奏鸾刀沃飞雪。 君不见浮山来与罗山同,中有铁桥仙路通。兹山亦足晞华发,行当驻颜却老明方瞳。 君不见九子山加九华号,青莲居士心所好。海目区公擅此山,岂有才士香名人不道。 劝君高歌快意游,眼前富贵水东流。愁来白发三千丈,醉上丹梯十二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目:山名,位于广东。
  • (zhū):水积聚。
  • 樵渔:打柴和捕鱼,指隐居生活。
  • 丙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 圆折:指水流曲折。
  • 犗饵(jiè ěr):指钓鱼用的饵料。
  • 吞舟:形容鱼大。
  • 鸾刀: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刀。
  • 飞雪:形容刀光闪烁如飞雪。
  • 晞华发:晞,晒干;华发,白发。指晒干白发,比喻隐居养性。
  • 却老:延缓衰老。
  • 方瞳:方形的瞳孔,传说中仙人的特征。
  • 九子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九华:山名,位于安徽,著名的佛教圣地。
  • 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的别号。
  • 香名:美好的名声。
  • 丹梯:红色的阶梯,指通往仙境的阶梯。
  • 十二楼:传说中的仙境。

翻译

西江汇入南海,我家住在海边,乐于打柴捕鱼。四月五月,我们划着轻舟,去海目山品尝鲥鱼。 海目山双峰耸立,临近丙穴,江心万物流转,水流曲折。随意投放饵料,钓起大鱼,手持华丽的刀,刀光如飞雪。 你看,浮山与罗山相接,中间有铁桥连接仙路。这座山也足以让人晒干白发,隐居养性,延缓衰老,明亮的方瞳。 你看,九子山加上九华的名号,青莲居士李白所喜爱。海目山属于区公,难道有才华的士人,美好的名声不为人知吗? 劝你高歌畅游,眼前的富贵如水东流。忧愁时白发三千丈,醉后登上通往仙境的十二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海目山的游历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富贵的超然态度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话传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