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道人歌
云中龙,变化隐隐见其鳞。支公与林师,髣髴云一人。
方袍白足采兰蕙,僧伽未必非灵均。屈上人,天下士。
杂佩芳菲吾与尔,远游高举今在此。只今吾见化鹤归来之苏耽,谁解昨日出关犹龙之老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支公:指支遁,东晋高僧,以擅长清谈著名于时。
- 林师:指林逋,北宋诗人,隐居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称。
- 髣髴:仿佛,似乎。
- 方袍:僧人所穿的袈裟。
- 白足:指僧人。
- 僧伽:僧众,泛指僧人。
- 灵均:屈原的字。
- 杂佩:各种佩饰。
- 远游:指屈原的诗作《远游》。
- 高举:指屈原的诗作《离骚》中的“高举远蹈”。
- 化鹤归来:传说中仙人化鹤归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人的死亡或去世。
- 苏耽:传说中的仙人。
- 出关:指老子出函谷关。
- 犹龙:比喻道家学说深奥难测,如龙之变化莫测。
翻译
云中的龙,隐隐约约地显现出它的鳞片。支遁和林逋,仿佛是同一个人。他们身穿袈裟,赤足行走,采集兰花和蕙草,僧人未必不是屈原那样的灵性之人。屈上人,你是天下间的才士。我与你一同佩戴芳香的饰物,如今我们远离尘嚣,高飞远举就在此地。现在我见到了传说中化鹤归来的苏耽,但谁能理解昨日出关的老子,他的道学深奥如龙,变化莫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云中龙的隐喻,赞美了屈道人的超凡脱俗和高洁品格。诗中将支遁、林逋与屈原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屈道人高尚情操的敬仰。同时,通过化鹤归来的苏耽和出关的老子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屈道人的非凡境界和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道人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