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花

· 陈第
燕山三月飞杨花,满天白雪随风斜。客子出门已十载,飘零感此思回家。 杨花飞自好,客愁不可道。岁岁杨花飞,飞尽春光老。 春光迅速若转蓬,丈夫建树难为功。李广不侯马援谤,至今慨叹伤英雄。 伤英雄,徒拂抑。鬓华忽似杨花色,不如匣剑归去来,南山之南北山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山:山脉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
  • 客子:指离家在外的人。
  • 转蓬:比喻飘泊不定。
  • 李广不侯:李广是西汉名将,以勇猛著称,但终身未封侯。
  • 马援谤:马援是东汉初年的名将,因战功显赫,但晚年被谤。
  • 鬓华:指鬓发花白。
  • 匣剑:指收藏起来的剑,比喻隐退。

翻译

燕山的春天,杨花如雪般飘飞,满天白雪随着风斜斜地飘落。我这个离家十年的游子,看着这飘零的景象,不禁思念起家乡。 杨花自由地飞舞固然美好,但我的客居之愁却难以言说。年复一年,杨花飞舞,春光也随之老去。 春光流逝如同转动的蓬草,迅速而无常,男子汉建功立业实属不易。李广虽勇却未封侯,马援功高却遭谤,至今令人感慨,为这些英雄感到悲伤。 为英雄悲伤,只能自己压抑情感。忽然发现自己的鬓发已如杨花般花白,不如收起剑,归隐山林,无论南山北山,都是好去处。

赏析

这首作品以燕山春天的杨花为背景,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功名难就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杨花、春光的描绘,以及对李广、马援的典故引用,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对功名富贵的淡漠。最后,作者以鬓发花白自比,表达了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陈第

明福建连江人,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万历时以诸生从军,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游击将军,居蓟镇十年。大猷死,戚继光罢。见事不可为,致仕归,仍为老书生。第精音韵训诂。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尝游五岳两粤,有《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