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董崇相户部课绩
岁昔在乙巳,送君入上京。
乱流济扁棹,两岸多莺声。
一别讵能几,今又送君行。
浓谈殊未尽,衷曲还愤盈。
燕蓟正雨雪,胡为独北征。
行途登泰岱,吴门望正晴。
上有无字碑,秦汉铭已倾。
秣陵旧都地,守重隔江城。
国初宿屯戍,五卫列藩营。
自从崩圯后,洲渚坦以平。
何当存犄角,识者为心惊。
袖中有短疏,意在扣宸明。
远臣既建白,公辅会相成。
愿君且静默,造物忌取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昔:昔日,过去的一年。
- 乙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济:渡过。
- 扁棹:小船。
- 讵:岂,怎能。
- 浓谈:深入的交谈。
- 衷曲:内心的情感。
- 愤盈:充满愤慨。
- 燕蓟:指古代的燕国和蓟国,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 秦汉铭已倾:指秦汉时期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
- 秣陵:古代南京的别称。
- 五卫:古代的五种军队编制。
- 崩圯:崩塌,毁坏。
- 犄角:比喻军事上的重要位置或策略。
- 建白:提出建议或意见。
- 宸明:指皇帝。
- 公辅: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 静默:沉默不语。
- 造物:指天意或命运。
翻译
去年是乙巳年,我送你进京城。我们乘小船渡过河流,两岸传来莺鸟的叫声。一别之后,怎能想到,今天我又来送你远行。我们深入交谈,但未尽的话语和内心的情感依旧充满愤慨。燕蓟之地正值雨雪,你为何独自北行?在旅途中,你将登上泰山,那时吴地的门正晴朗。山上有一块无字碑,秦汉时期的铭文已经模糊不清。秣陵,这古老的都城,守卫重重,隔着江城。建国初期,这里驻扎着五卫军队,列阵如藩篱。自从崩塌毁坏后,洲渚变得平坦。何不保留那些重要的军事位置,有识之士为此心惊。我袖中有一封短疏,意在向皇帝提出建议。远方的臣子既然提出了建议,朝廷的高级官员会相助成全。愿你保持沉默,天意或命运忌讳追求名声。
赏析
这首诗是陈第送别友人董崇相的作品,通过回忆往昔的送别和眼前的再次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乱流济扁棹,两岸多莺声”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而“浓谈殊未尽,衷曲还愤盈”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后文通过对秣陵旧都的描述和对军事策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最后,诗人劝友人保持沉默,避免追求名声,反映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