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五羊闻故人蔡艮若之子约行授室情不自已伏枕上得二律感叹遂多勿作寻常诗读也

汝早孤能立,艰虞亦有今。 虽安为圃计,未负带经心。 读易知馀庆,称诗在鼓琴。 先公期望意,正不必华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卧病:因病躺下。
  • 五羊:地名,今广州。
  • 故人:老朋友。
  • 蔡艮若:人名,诗人的朋友。
  • 授室:指儿子娶妻。
  • 情不自已:情感难以自控。
  • 伏枕:伏在枕头上,形容病重。
  • 艰虞:艰难忧患。
  • 为圃计:指从事园艺或农耕生活。
  • 带经心:指读书的志向和心愿。
  • 读易:指阅读《易经》。
  • 馀庆:指祖先留下的恩泽。
  • 称诗:指吟咏诗歌。
  • 鼓琴:弹琴。
  • 先公:指已故的父亲。
  • 华簪:华丽的簪子,比喻高官显贵。

翻译

我因病躺在这五羊城中,听闻老朋友蔡艮若的儿子即将娶妻,情感难以自控,病重伏在枕头上写下了这两首诗,感叹之情溢于言表,请不要当作寻常的诗来读。

你早早地失去了父亲,却能够自立,经历了许多艰难忧患,如今也有了今日的成就。虽然安心于田园生活,但并未辜负读书的志向。阅读《易经》,理解祖先留下的恩泽,吟咏诗歌,弹琴自娱。你父亲对你的期望,并不在于华丽的官职,而在于你的品德和才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之子的深切关怀和期望。诗中,“艰虞亦有今”一句,既是对故人之子经历的同情,也是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后文通过对“读易”、“称诗”、“鼓琴”等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故人之子文化修养和品德的肯定。最后,诗人强调“先公期望意,正不必华簪”,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诗人对后辈的深厚情谊和崇高期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