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
阳虎善为富,多金致贤声。
诸侯敦币聘,都人望弓旌。
遂使里中儿,效尤转相倾。
俄闻怀璧夫,无罪干国刑。
乃知金踊跃,于人无定形。
不为庙中牺,必为粪上英。
寄言素封子,努力崇虚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虎:人名,可能指春秋时期的阳虎,鲁国大夫,以富有著称。
- 贤声:好名声。
- 敦币聘:用厚礼聘请。
- 望弓旌:比喻期待被征召或重用。弓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
- 效尤:模仿,学习不好的行为。
- 怀璧夫:指因拥有珍贵物品而招致祸害的人。
- 国刑:国家的刑罚。
- 金踊跃:比喻金钱的活跃,这里指金钱的流动和使用。
- 定形:固定的形态或性质。
- 庙中牺:指用于祭祀的牺牲,比喻有用的贡献。
- 粪上英:指生长在粪土上的花朵,比喻无用或低贱。
- 素封子:指无官职的富家子弟。
- 崇虚名:追求虚名。
翻译
阳虎因为善于积累财富而赢得了好名声,他的多金使他声名远扬。 诸侯们纷纷用厚礼聘请他,城中的人们也期待着他的重用。 这使得乡里的年轻人纷纷效仿,相互竞争。 不久就听说有因拥有珍贵物品而招致祸害的人,无罪却受到了国家的刑罚。 于是我们知道金钱的活跃,对于人来说没有固定的形态。 不是成为庙中祭祀的牺牲,就是成为粪土上的花朵。 寄语那些无官职的富家子弟,要努力追求真正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阳虎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财富和名声的追求。诗中,“阳虎善为富,多金致贤声”直接点明了财富与名声的关系,而“诸侯敦币聘,都人望弓旌”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追求的普遍性。然而,诗人通过“怀璧夫,无罪干国刑”这一转折,警示人们财富可能带来的危险。最后,诗人以“寄言素封子,努力崇虚名”作为结尾,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名声,而不是仅仅追求财富带来的虚名。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