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寺

野日黄方落,溪云白尚飞。 世情何处冷,秋色在禅扉。 钟罢闻蝉语,林疏见鹤归。 老僧三五辈,闲坐补山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扉(chán fēi):禅门,指寺庙的门。
  • 钟罢:钟声停止。
  • 山衣:指僧人的袈裟。

翻译

野外的阳光刚刚变得昏黄,即将落山,溪边的云朵依然洁白飘飞。 世间的情感在何处变得冷漠,秋天的气息就在这禅寺的门前。 钟声已经停止,蝉鸣声响起,树林稀疏,可见鹤鸟归巢。 老僧人们三五成群,闲坐在一起修补他们的袈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日寺庙的宁静景象,通过对比外界的日落与云飞,以及寺庙内的钟声与蝉鸣,表达了世态的冷漠与寺庙的宁静。诗中“秋色在禅扉”一句,巧妙地将秋天的气息与禅寺的门相结合,暗示了禅寺是远离尘嚣、感受自然与心灵宁静的所在。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僧人们闲适的生活状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