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韶石

玉辇南巡日,从天降九韶。 仍闻舞百兽,真想格三苗。 风雨仙灵集,云霞绛节朝。 有时磐石上,天籁暮萧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韶石:古代传说中的音乐石,能发出美妙的音乐。
  • 玉辇:古代帝王的车辆,这里指帝王。
  • 九韶:古代传说中的音乐,非常美妙。
  • 百兽:指各种动物。
  • 三苗:古代南方的民族,这里泛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 仙灵:神仙。
  • 绛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红色符节,象征权力。
  • 磐石:大石头。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翻译

在帝王南巡的日子,仿佛从天而降的九韶音乐。 仍然听说有百兽随之舞蹈,真实地想象着三苗民族的欢庆。 风雨中聚集着仙灵,云霞中绛节朝拜。 有时在大石头上,天籁之音在傍晚萧萧响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帝王南巡时的盛况,通过“九韶”、“百兽”、“仙灵”等意象,展现了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诗中“风雨仙灵集,云霞绛节朝”一句,以风雨和云霞为背景,描绘了仙灵聚集、绛节朝拜的壮观场面,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神圣感。最后两句“有时磐石上,天籁暮萧萧”,则通过自然界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神秘而庄严的场景之中。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