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禺二集刘显之六十赠之

白发频添不自休,杜门终日事穷搜。 三千高第中分鲁,七略群书总萃刘。 未拟河汾还献策,无妨匡鼎亦封侯。 生来年齿差相若,经学于君逊一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禺:指小岛。
  • 二集:第二次集会。
  • 刘显之:人名,诗中提及的人物。
  • 六十:指刘显之六十岁。
  • 杜门:闭门不出。
  • 穷搜:深入研究,广泛搜寻。
  • 三千高第:指科举考试中的高等级。
  • 七略群书:泛指各种书籍。
  • :聚集。
  • 河汾:地名,指黄河与汾河流域,古代文化发达地区。
  • 献策:提出建议或策略。
  • 匡鼎:人名,古代贤人。
  • 封侯:封为诸侯,古代对功臣的封赏。
  • 年齿:年龄。
  • 差相若:相差不大。
  • 经学:指儒家经典的研究。
  • 逊一筹:稍逊一筹,略逊一筹。

翻译

白发不断增多,自己却无法停止,闭门不出,终日深入研究各种学问。科举考试中的高等级,鲁国人才辈出,各种书籍都聚集在刘显之这里。虽然还未像河汾那样献上策略,但像匡鼎这样的贤人也能被封为诸侯,不受影响。我们出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经学研究上,我自愧不如刘显之。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为庆祝刘显之六十岁生日而作,表达了对刘显之学识渊博和成就的赞赏。诗中,“白发频添”形象地描绘了刘显之的年龄,而“杜门终日事穷搜”则突出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通过对比“三千高第”与“七略群书”,诗人强调了刘显之在学术上的卓越地位。最后,诗人自谦地表示在经学上不如刘显之,显示了对刘显之的尊重和敬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学术情怀和谦逊态度。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