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石歌韶州陈使君席上赋

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 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 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 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韶石:山名,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
  • :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这里比喻山峰。
  •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 箫韶: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舜所作。
  • 凤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韶阳太守:指韶州(今韶关)的地方行政长官。
  • 夜燕:夜晚的宴会。
  • 三城:指韶州城及其附近的两座城池。
  • 俊人:才智出众的人。
  • 五色:五彩缤纷,形容文采华丽。
  • 得姓自有妫:指陈姓源于妫姓,妫是舜的后代。
  • 卜凤于飞:古代占卜中的一种吉兆,预示着吉祥和美好。
  • 和鸣嗈嗈:形容鸟儿和谐的鸣叫声。
  • 叶律吕:符合音律。
  • 紫庭阿阁:指宫廷中的楼阁,象征高贵和庄严。
  • 九成台:古代建筑名,这里可能指韶州的一处名胜。
  • 薰风:和风,常用来形容政治清明。
  • 无为治:道家的政治理念,主张无为而治,即不施加过多人为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 击拊:敲击。
  • 六像九包:指凤凰的六种形象和九种特征,是古代对凤凰的描述。

翻译

韶石山两峰如阙,拔地而起,高耸千仞,山势崔嵬。舜的乐曲《箫韶》奏响已有三千年,至今凤鸟仍能被吸引而来。

韶阳的太守威严如戟,夜晚在三城设宴招待贵宾。来自四面八方的才俊云集,他们的文采如同五彩斑斓。

陈姓源自妫姓,当年曾有卜辞预示凤凰飞翔的吉兆。和谐的鸣叫声符合音律,为宫廷增添了光辉。

九成台下和风吹拂,郡中人民感受到无为而治的清明政治。你难道没听说三十六峰的石头敲击时仍有遗音,又何必非要六像九包的凤凰才算是吉祥之兆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韶石山的壮丽景色和韶阳太守的威严,通过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的融入,展现了韶州的文化底蕴和政治清明。诗中“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也寄寓了对吉祥和谐的向往。结尾处对“无为治”的赞美,体现了道家政治理念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