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翁山归自雁门相见有诗
踟蹰城西隅,北风吹我寒。
不惜风吹寒,为君故流连。
人生知几何,一别逾五年。
居者忽复过,行者良险艰。
崔嵬上太华,纵横穷九边。
文章配道义,所适生飞翰。
俱为憔悴人,独有好形颜。
与君同心言,自喻金石坚。
两木倘相摩,朱火然其间。
无为垂空文,千秋期不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
- 流连:留恋不舍。
- 崔嵬(cuī wéi):高大险峻。
- 太华:即华山,五岳之一。
- 九边:指中国古代北方的九个边疆地区。
- 飞翰:飞翔的鸟,比喻文章或思想迅速传播。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金石:比喻坚固不移。
- 朱火:红色的火焰,比喻热情或力量。
- 不刊:不可磨灭。
翻译
在城西的角落徘徊,北风吹得我感到寒冷。 不介意北风的寒冷,只因你的缘故我留恋不舍。 人生能有几回,一别就是五年。 居住的人突然又经过,行走的人却是多么艰难。 高耸的华山,横跨九个边疆。 文章与道义相配,所到之处生出飞翔的鸟。 我们都是憔悴的人,却有着美好的容颜。 与你有同样的心意,自比金石般坚固。 两木若能相摩,红色的火焰在其中燃烧。 不要留下空洞的文章,千秋万代期待着不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喜悦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踟蹰城西隅,北风吹我寒”描绘了诗人等待友人的情景,而“不惜风吹寒,为君故流连”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后文通过对比“居者”与“行者”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文章配道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结尾的“无为垂空文,千秋期不刊”则是对创作的自我期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不被遗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