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荆湖观察内擢京卿二首

夹道笙歌万姓喧,俱来江上送高轩。 三年预试调羹手,两粤兼承化雨恩。 内诏即今趋凤阙,名流何处望龙门。 桃花院宇论文地,岘首山前片石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夹道笙歌:指道路两旁奏乐唱歌的盛况。
  • 预试调羹手:比喻准备进行某种考试或选拔。
  • 两粤兼承化雨恩:两粤指广东和广西,化雨恩比喻皇帝的恩泽如雨滋润。
  • 内诏即今趋凤阙:内诏指皇帝的诏书,凤阙指皇宫。
  • 名流何处望龙门:名流指有名望的人,龙门比喻高官显贵。
  • 岘首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翻译

道路两旁奏乐唱歌,万民喧哗,都来到江边送别高贵的车辆。 三年来你已经准备好接受考验,两广地区同时受到皇帝的恩泽。 皇帝的诏书让你即刻前往皇宫,有名望的人在哪里能望见高官显贵呢? 在桃花盛开的院子里讨论文学,岘首山前的石碑依旧保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荆湖观察被提拔至京城任职的盛况,以及诗人对他的赞美和祝福。诗中通过“夹道笙歌”和“万姓喧”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盛大场面,表达了民众对杨荆湖的敬仰和祝福。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典故,赞美了杨荆湖的才华和受到的皇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