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舟过盛舍乡怀凌忠清

遂有芳名异代传,琐闱悽惨烈皇年。 致身只向龙髯上,埋血还争骥尾先。 绝笔可曾通紫极,评文犹见点丹铅。 谁知沧海閒游客,洒泪双流霅水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琐闱:指宫门,这里指朝廷。
  • 烈皇年:指明朝崇祯年间,崇祯帝自缢后被称为烈皇。
  • 致身:献身。
  • 龙髯:龙的胡须,比喻皇帝。
  • 骥尾:良马的尾巴,比喻跟随在杰出人物之后。
  • 绝笔:临终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或书信。
  • 紫极:指天宫,比喻皇帝的居所。
  • 丹铅:古代用于校勘的朱砂和铅粉,这里指校勘工作。
  • 沧海:大海。
  • (xián):同“闲”,悠闲。
  • 洒泪:流泪。
  • (zhá)水:水名,在今浙江省。

翻译

他的美名在异代流传,朝廷在崇祯年间显得凄惨。 他献身于皇帝,埋葬的血液比良马的尾巴还要先。 他的绝笔或许已传达至天宫,校勘的文字仍可见朱砂和铅粉的痕迹。 谁知那位在沧海悠闲游荡的旅人,在霅水边双泪交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明朝末年忠臣凌忠清的怀念,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敬仰与哀思。诗中“致身只向龙髯上,埋血还争骥尾先”描绘了凌忠清忠诚献身的精神,而“绝笔可曾通紫极,评文犹见点丹铅”则体现了其文化贡献和学术精神。结尾的“谁知沧海閒游客,洒泪双流霅水边”则抒发了诗人对忠臣逝去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怀念。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