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不知何处问阳回,但觉残年万物催。 关外虎头无定远,世间人面有牛哀。 颇疑孤竹移贪水,真信昆池是劫灰。 赤地比来馀万里,青春不到白龙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回:指春天到来,阳气回升。
  • 残年:指年末。
  • 关外:指边关之外,即边疆地区。
  • 虎头:此处可能指边疆的险要之地。
  • 定远:安定远方,指边疆的稳定。
  • 人面牛哀: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形容人面兽心,比喻人心险恶。
  • 孤竹:古代国名,此处可能指边远之地。
  • 贪水:可能指贪图享乐之地。
  • 昆池:即昆明池,此处可能指古代的遗迹。
  • 劫灰:佛教用语,指劫火之后的灰烬,比喻毁灭后的遗迹。
  • 赤地:指干旱荒芜的土地。
  • 白龙堆:地名,指边疆的沙漠地带。

翻译

不知道在哪里能感受到春天的回归,只觉得年末万物都在催促着时光的流逝。 边关之外的虎头地,没有定远的安宁,世间的人心险恶如同牛哀。 我怀疑孤竹国是否迁移到了贪图享乐之地,真的相信昆池已是劫火后的灰烬。 这片赤地如今已荒芜万里,春天的生机未能到达白龙堆的沙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年末、边疆和世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不知何处问阳回”一句,既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也暗含了对时光无情的无奈。后文通过对边疆的描绘和对人心的比喻,进一步抒发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