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行
朔日二日天尚晴,江上寥寥金鼓声。
五日六日雨正急,官点龙船如点兵。
金声号呶鼓声怒,百里刻期齐竞渡。
家家合米作行粮,里正科钱犒中路。
海珠寺边古树牢,官船系缆风颾颾。
江中金锁连舶艚,氍毹铺出歌台高。
上头列坐獬豸袍,横江开宴停旌旄。
太平乐事非为扰,最是小民难户晓。
往年官禁船尚多,今日官催船却少。
上官出赏树锦标,银牌如纸悬红绡。
有司供鸭日三百,龙船角逐声喧嚣。
锦标夺归插里社,纵有能名无得者。
虽云夺鸭不足誇,明日卖钱还借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 金鼓声: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军队进退的金鼓声,这里指龙船竞渡时的鼓声。
- 号呶:大声呼喊。
- 犒:用酒食或财物慰劳。
- 颾颾:风声。
- 舶艚:大船。
- 氍毹:一种毛织的地毯。
- 獬豸袍:古代官员的官服。
- 旌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这里指官员的旗帜。
- 锦标:比赛时用作奖励的锦制旗帜。
- 角逐:竞争,比赛。
- 喧嚣:声音大而杂乱。
翻译
农历初一初二天气晴朗,江上只有零星的金鼓声。到了初五初六,雨下得正急,官府开始点龙船,就像点兵一样。金鼓声大作,鼓声震怒,百里之内的人们都在预定的时间内齐聚竞渡。家家户户都拿出米来做行粮,里正则负责筹集钱财来慰劳中途的队伍。
海珠寺边的古树牢固,官船系缆,风吹得呼呼作响。江中的大船用金锁相连,地毯铺出了高高的歌台。上面坐着穿着官服的官员,横江开宴,旗帜停摆。太平乐事并非扰民,但最难的是让每家每户都明白。往年官府禁止的船只还很多,今年官府催促的船只却少了。
上级官员出赏设立锦标,银牌像纸一样悬挂在红绸上。有关部门每天供应三百只鸭子,龙船在喧嚣声中竞相追逐。锦标夺回后插在里社,即使有能名也无法得到。虽然夺鸭不值得夸耀,但第二天卖钱还得借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端午节龙船竞渡的盛况,通过对比往年与今年的情况,反映了官府对民间活动的态度变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金声号呶鼓声怒”、“官点龙船如点兵”等,展现了竞渡的热闹场面和官府的严格管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如“最是小民难户晓”、“虽云夺鸭不足誇,明日卖钱还借家”,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