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祖心禅师

弥天觉路竟孤攀,满月毫光想别颜。 舍利不缄金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 清斋硕果悬春署,故国梅花指雪山。 寄语辽城千岁鹤,祇园无恙待师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弥天:满天,形容范围极广。
  • 觉路:指佛教的修行之路。
  • 孤攀:独自攀登。
  • 满月:比喻圆满或完美。
  • 毫光:微小的光芒。
  • 舍利:佛教中指佛陀或高僧圆寂后火化所留下的结晶体。
  • 金口偈:指佛陀的教诲或高僧的箴言。
  • 袈裟:僧人穿的法衣。
  • 投老:终老,指度过余生。
  • 玉门关:古代中国西北边陲的重要关隘。
  • 清斋:素食,指僧人的饮食。
  •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成果或成就。
  • 春署:春天的官署,这里可能指僧人的居所。
  • 故国:故乡。
  • 梅花:象征坚韧和纯洁。
  • 指雪山:可能指佛教圣地或高僧的修行地。
  • 辽城:指辽东城,今辽宁省一带。
  • 千岁鹤:长寿的象征。
  • 祇园:佛教圣地之一,这里指寺庙。
  • 无恙:平安无事。

翻译

我独自攀登着广阔的佛教修行之路,想象着您那满月般圆满的容颜和微光。 您的教诲如同不封存的舍利,而您的袈裟将在玉门关终老。 在春天的官署中,您以素食维持生活,而您的故乡梅花则指向遥远的雪山。 寄语辽东的长寿鹤,愿寺庙平安无事,等待大师的归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心禅师的深切怀念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诗中,“弥天觉路”和“满月毫光”描绘了佛教修行的广阔与圆满,而“舍利不缄金口偈”和“袈裟投老玉门关”则体现了禅师教诲的深远影响和其终身的奉献。后两句通过“清斋硕果”和“故国梅花”的对比,展现了禅师清贫而成果丰硕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结尾寄语长寿鹤,表达了对禅师平安归来的期盼。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