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

平昔问天天不应,新秋閒坐觉崚嶒。 铜龙滴水情何竭,乌鹊填桥力自胜。 宫样渐收蝉翼鬓,客怀须重鹄文绫。 洞房靡曼扬州俗,何事观涛必广陵。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
  • 铜龙滴水: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此处可能指时间的流逝。
  • 乌鹊填桥:传说中七夕时乌鹊会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此处可能比喻为某种努力或成就。
  • 蝉翼鬓:形容女子鬓发轻薄如蝉翼。
  • 鹄文绫:一种质地细腻、图案精美的丝织品。
  • 洞房:新婚夫妇的卧室。
  • 靡曼:华丽,奢侈。
  • 广陵:地名,今江苏扬州。

翻译

从前我问天,天不回应,现在新秋时节,我闲坐时感到山势高峻。铜龙滴水,时间流逝,情感何其深沉;乌鹊填桥,努力自成,力量何其强大。宫中的女子渐渐收起了轻薄如蝉翼的鬓发,而作为客人,我必须重视那质地细腻、图案精美的鹄文绫。洞房中的华丽,是扬州的风俗,但为何观看波涛就一定要去广陵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往昔与现今,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运用了铜龙滴水、乌鹊填桥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的努力。后两句则通过宫样与客怀、洞房与广陵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思考和对扬州风俗的微妙批评。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感悟。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