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李公复祖母沈氏年二十生子七月而寡既长沈为娶兄之女为妇生二子亦寡长即公达次公复二母今皆已老号双节堂赋

· 贝琼
凤觜鸾胶难续弦,双龙镜破难再圆。 阿婆二十已守节,新妇哭夫方少年。 大儿娇啼母心苦,小儿十月安知父。 破窗风雨来早秋,夜绩灯前共相语。 山头松柏摧为薪,山前翁仲亦成尘。 红颜憔悴垂白发,生死不惭泉下人。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觜鸾胶:比喻珍贵的物品,这里指珍贵的婚姻关系。
  • 双龙镜:古代传说中的宝镜,这里比喻夫妻关系。
  • 阿婆:对年长妇女的尊称,这里指李公复的祖母沈氏。
  • 守节:指妇女在丈夫去世后不再嫁。
  • 新妇:指李公复的母亲,即沈氏的儿媳。
  • :纺织。
  • 翁仲: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李公复的父亲。
  • 泉下人:指已故的人。

翻译

珍贵的婚姻关系难以修复,如同破碎的双龙镜无法再圆。李公复的祖母二十岁便守节,而他的母亲在年轻时也因丈夫去世而哭泣。大儿子哭闹让母亲心痛,小儿子出生十月还不知父亲是谁。破旧的窗户透进早秋的风雨,夜晚在灯前纺织时相互交谈。山上的松柏被砍伐成柴,山前的石像也化为尘土。两位母亲从红颜憔悴到白发苍苍,无论生死都无愧于已故的亲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两位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的艰辛生活和坚定守节的精神。通过对比“凤觜鸾胶”与“双龙镜”的破碎,强调了婚姻关系的不可修复性。诗中“破窗风雨”与“夜绩灯前”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她们的贫困与勤劳。最后,以“红颜憔悴垂白发”来象征她们一生的坚守与牺牲,表达了对她们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