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戒诗寄儿祖念并诸亲友

· 陈第
梁鸿终会稽,尧夫老雒阳。 生卒异厥处,达人何慨慷。 我本游汗漫,野鹤共翱翔。 今年六十九,鬓发同秋霜。 久?厌世日,随地为坎藏。 烟云开翣旐,星月悬灯光。 形骸虽垒块,神气任徜徉。 慎勿泥世俗,启土携归乡。 生既耽五岳,死岂恋一方。 携归失我意,泉下徒悲伤。 此心常耿耿,鉴之有穹苍。 作诗比遗令,小子永勿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戒:预先告诫。
  •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著称。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 尧夫:指宋代理学家邵雍,字尧夫,晚年隐居洛阳。
  • 雒阳:即洛阳,地名。
  • :其。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汗漫:广泛,无边际。
  • 翣旐:古代出殡时棺木上的装饰。
  • 垒块:比喻心中的郁结。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泥世俗:拘泥于世俗的规矩。
  • 启土:开挖土地,指埋葬。
  •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
  • 穹苍:天空。

翻译

梁鸿最终隐居在会稽,尧夫老去在洛阳。 他们生与死的地方不同,但通达事理的人对此并不在意。 我本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游子,像野鹤一样翱翔。 今年我已经六十九岁,头发和秋霜一样白。 我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生活,随时准备找一个地方安葬自己。 烟云为我展开出殡的装饰,星月为我悬挂灯光。 虽然我的身体已经衰老,但我的精神依旧自由自在。 请不要拘泥于世俗的规矩,不要将我的遗体带回故乡埋葬。 我生前喜欢游历五岳,死后也不必留恋一个地方。 如果违背我的意愿将我带回,我在泉下只会感到悲伤。 我的心愿一直很明确,希望苍天能见证。 我写下这首诗作为遗嘱,希望我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

赏析

这首作品是明代诗人陈第在晚年写给子孙及亲友的遗嘱诗。诗中,陈第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以梁鸿和尧夫为例,说明达人不应拘泥于生死之地,而应追求精神的自由。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陈第

明福建连江人,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万历时以诸生从军,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游击将军,居蓟镇十年。大猷死,戚继光罢。见事不可为,致仕归,仍为老书生。第精音韵训诂。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尝游五岳两粤,有《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