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

家家爆竹送年除,尽说新年改旧符。 唐俗未妨歌蟋蟀,渑池终见奋桑榆。 愚公志定山堪徙,秦帝威行石可驱。 莫笑蒙庄多怪论,南鹏端的有良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以回应或赠答。
  • 王础尘: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好。
  • 辛未岁除:辛未年的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 旧符:古代习俗,过年时更换门神画,以示辞旧迎新。
  • 唐俗:指唐朝的习俗。
  • 蟋蟀:昆虫名,此处可能指唐诗中常提及的蟋蟀,象征秋天的哀思。
  • 渑池: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古时有渑池之会,象征英勇。
  • 桑榆:日落时太阳在桑树和榆树之间的位置,比喻晚年或事物的晚期。
  • 愚公志定山堪徙:出自《愚公移山》的故事,比喻有坚定意志可以移山。
  • 秦帝威行石可驱:可能指秦始皇的威严,使石头都能移动,比喻权威巨大。
  • 蒙庄:指庄子,古代哲学家,以怪诞的寓言著称。
  • 南鹏:出自《庄子·逍遥游》,大鹏鸟,象征志向远大。

翻译

家家户户燃放爆竹,送别旧年,人们都说新年要更换旧的门神画。唐朝的习俗不妨碍我们歌唱蟋蟀,渑池的英勇终将见到桑榆之年的奋发。愚公的坚定意志可以移山,秦帝的威严使石头都能移动。不要嘲笑庄子的怪诞言论,南鹏确实有着宏伟的计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传统习俗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家家爆竹送年除”描绘了春节的热闹气氛,而“新年改旧符”则体现了辞旧迎新的传统。后文通过对愚公移山和秦帝威严的典故,强调了坚定意志和权威的力量。最后提到庄子的南鹏,暗示了诗人对未来有着宏伟的规划和远大的志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