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龚蘅圃驾部还都

舟楫今辞粤海春,南来旌节古谁伦。 陆生岂是求金使,汲黯甘为发粟臣。 义足荣身从况瘁,力能益国任家贫。 吾侪一笑堪相别,无数江边洒泪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舟楫:船只。
  •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杖,代表身份和权力。
  • 陆生:指陆贾,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 汲黯:汉代著名的廉洁官员,以直言进谏和为民请命著称。
  • 发粟臣:指负责发放粮食的官员,这里用汲黯的典故,意指为民解困。
  • 况瘁:更加劳累。
  • 益国:对国家有益。
  • 吾侪:我们这些人。

翻译

船只如今告别了粤海的春天,南来的使者手持旌节,古往今来无人能比。陆贾岂是为了求取黄金而出使,汲黯甘愿作为发放粮食的官员,为民解困。义行足以荣耀自身,即使因此更加劳累,力量能够有益于国家,即使家境贫寒。我们这些人相视一笑,便可轻松告别,而江边却有无数洒泪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送别龚蘅圃驾部回京的作品,通过对比陆贾和汲黯的典故,赞美了龚蘅圃的高尚品德和为国家为民的奉献精神。诗中“舟楫今辞粤海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而“南来旌节古谁伦”则突出了龚蘅圃的尊贵与非凡。后两句通过“义足荣身”和“力能益国”进一步强调了龚蘅圃的德行与贡献。结尾的“吾侪一笑堪相别,无数江边洒泪人”则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龚蘅圃的敬重以及对离别的不舍。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