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琅翁大公祖

高秋九月鸿雁归,定山岩下风依依。崇兰有芳时菊菲,舟车千里来郊圻。 竹符旄节夹道驰,火藻黼黻袍以绯。为公介以万年卮,柏台霜钺凛有辉。 门前百尺交龙旗,环阶爪士熊虎罴。鼓角声高云不飞,文经武纬唯指挥,令出如山谁敢违。 五岭之南民熙熙,黍稷被野牛羊肥。烽燧不惊尨吠希,司马临边德以威。 千年此日能有几,谁为歌之老布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雁:大雁。
  • 郊圻:郊野。
  • 竹符:古代用竹子制成的符信,用以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
  • 旄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表示身份。
  • 火藻:华丽的装饰。
  • 黼黻: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也泛指华美的刺绣。
  • :红色。
  • 柏台:御史台的别称。
  • 霜钺:古代兵器,比喻威严。
  • 爪士:勇猛的士兵。
  • 熊虎罴:比喻勇猛的武士。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 尨吠:狗叫声。
  • 熙熙:和乐的样子。
  • 布衣:平民。

翻译

高秋九月,大雁南归,定山岩下风轻柔。兰花芬芳,菊花盛开,车马千里来到郊野。 竹符传达命令,旄节夹道驰骋,华丽的装饰,红色的袍子。为公祖敬上万年酒,柏台的霜钺闪耀着威严。 门前百尺高挂交龙旗,环阶站立着勇猛的士兵。鼓角声响,云都不飞,文武双全,指挥若定,令出如山,无人敢违。 五岭之南,民众和乐,庄稼茂盛,牛羊肥壮。烽火不惊,狗吠稀少,司马临边,德威并施。 千年难得此日,谁能为此歌颂,老布衣的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定山岩下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公祖的威严与民众的和乐。诗中“鸿雁归”、“风依依”等自然景象与“竹符旄节”、“火藻黼黻”等人文景象交相辉映,体现了公祖的尊贵与权威。后文通过“五岭之南民熙熙”等句,展现了民众安居乐业的景象,歌颂了公祖的德政。整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公祖的敬仰与祝福。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