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彦则二首

云间坛坫世同推,之子南来慰所思。 白石砂床勾漏客,清秋幕府杜陵诗。 句如初日斯为美,曲是阳春和自迟。 咫尺端溪不谋面,与君俱有鬓边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间坛坫:指高雅的文学或学术聚会。
  • 世同推:被世人共同推崇。
  • 之子:指朱彦则。
  • 南来:从北方来到南方。
  • 白石砂床:指隐居或清幽之地。
  • 勾漏客:指隐士或游历者。
  • 清秋幕府:指秋天的官邸或办公场所。
  • 杜陵诗:指杜甫的诗,这里泛指高水平的诗歌。
  • 初日:初升的太阳,比喻诗句清新明丽。
  • 阳春:指高雅的音乐或诗歌。
  • 和自迟:指和诗或和曲的创作较慢,需要时间酝酿。
  • 咫尺端溪:形容距离很近,端溪是地名。
  • 鬓边丝:指白发,形容年老。

翻译

在云间的高雅聚会上,你被世人共同推崇,你从北方来到南方,慰藉了我的思念。你像是隐居在白石砂床的勾漏客,又像是在清秋的幕府中吟咏杜陵诗的诗人。你的诗句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美丽,你的曲子是阳春白雪,和起来自然需要时间。虽然我们相距咫尺,却未能见面,我们都有着鬓边的白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朱彦则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中,“云间坛坫世同推”一句,即表明朱彦则在文学或学术上的卓越地位,受到世人的推崇。后文通过对朱彦则的比喻和赞美,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和卓越的才华。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朱彦则虽近在咫尺却未能相见的遗憾,以及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