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旅江阁述怀

惊风落归雁,渺然天一方。 如何江海士,并集珠丘旁。 霖雨从东来,玄云覆山冈。 积旬忧旱魅,良苗今得望。 高楼恣欢赏,浊酒三五行。 哀彼海滨人,无家托人乡。 珠丘虽我土,笳鼓如岩疆。 民生日以促,后会安可常。 蜉蝣迷旦暮,神龙有飞藏。 明朝脱长剑,濯足归沧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然:辽阔无边的样子。
  • 江海士:指游历四方的人。
  • 珠丘:指美丽的山丘。
  • 霖雨:连绵不断的大雨。
  • 旱魅:旱灾的妖怪,比喻旱灾。
  • 良苗:好的庄稼。
  • :放纵,尽情。
  • 海滨人:海边的人。
  • 笳鼓:古代军乐器,这里指战鼓声。
  • 岩疆:险峻的边疆。
  • 蜉蝣:一种昆虫,生命短暂。
  • 旦暮:早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 飞藏:飞翔和隐藏。
  • 濯足:洗脚,比喻隐退。

翻译

惊风使得归雁落下,我感到自己仿佛在辽阔无边的天边。为何游历四方的人,都聚集在这美丽的山丘旁。东边来的连绵大雨,覆盖了山冈的玄云。长时间的旱灾让人忧心,现在终于可以看到好的庄稼有望生长。在高楼上尽情欢赏,喝着浊酒三五杯。哀叹那些海边的人,无家可归,只能寄居他乡。虽然这美丽的山丘是我的土地,但战鼓声却如同在险峻的边疆。人民的生活日益艰难,未来的相会怎能常有。蜉蝣般的生命迷茫于旦暮之间,神龙有时飞翔有时隐藏。明天我将解下长剑,洗脚归隐于沧浪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惊风落归雁”与“霖雨从东来”形成对比,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诗人在高楼上饮酒,却不忘海边无家可归的人,展现了他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最后,诗人选择“明朝脱长剑,濯足归沧浪”,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