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刘百原二首

浮湘昔日有知音,昨得清篇竟夕吟。 便续楚些齐旷代,更于兰臭见同心。 雁回万里衡阳峻,海到三春岛屿深。 我老愧无娱客地,一尊何以豁烦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湘:指湘江,这里泛指湖南一带。
  •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朋友。
  • 清篇:指刘百原的诗作。
  • 竟夕:整夜。
  • 楚些:楚辞中的“些”字,这里指楚地的文学作品。
  • 齐旷代:指时间相隔很久,这里指楚辞与当时相隔久远。
  • 兰臭:兰花的香气,比喻高洁的品质或志同道合。
  • 同心:心意相通,志同道合。
  •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省。
  • :高。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
  • 岛屿深:指岛屿深远,难以到达。
  • 娱客地:招待客人的好地方。
  • 烦襟:烦闷的心情。

翻译

过去在湘江边有知音相伴,昨天收到你的诗作,我整夜都在吟诵。你的诗作延续了楚辞的风格,虽然时间相隔久远,但我们的心灵却如兰花般高洁,志同道合。大雁飞回万里之外的衡阳,那里山高水远;海洋到了春天,岛屿显得更加深远。我老了,感到惭愧,没有好地方招待你,只能举杯共饮,以此来宽解心中的烦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百原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浮湘”、“楚些”等词语勾画出湖南的文学氛围,而“兰臭见同心”则巧妙地表达了两人心灵的契合。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因年老无法好好招待友人的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