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郭幼隗

陶公羲皇人,济世心复苦。 违时弃经纶,养节薄簪组。 微言寄简策,容色尚可睹。 昔人云已邈,之子蹈前矩。 林园发新咏,往往见肺腑。 以置彭泽中,识者昧去取。 匪直英华美,秉心亦犹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公: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羲皇人:指古代传说中的伏羲氏,这里比喻陶渊明有古代圣贤的风范。
  • 济世心复苦:指陶渊明虽然有救世之心,但现实使他感到痛苦。
  • 违时:违背时代潮流。
  • 经纶:原指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规划或治理国家的大计。
  • 养节:修养节操。
  • 簪组:古代官员的冠饰,这里指官职。
  • 微言:精微的言辞。
  • 简策: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和木简,这里指陶渊明的著作。
  • 容色:面貌,表情。
  • 前矩:前人的规范或榜样。
  • 林园:指田园或自然环境。
  • 新咏:新的诗作。
  • 肺腑:内心深处。
  • 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令,这里指陶渊明的生活环境。
  • 匪直:不仅。
  • 英华:才华和美德。
  • 秉心:持心,指人的内心态度或品质。

翻译

陈恭尹赠给郭幼隗的诗中,将陶渊明比作古代的圣贤伏羲,虽然他有救世之心,但现实的苦难使他选择违背时代潮流,放弃政治规划,专注于修养自己的节操,远离官职的束缚。陶渊明的精微言辞留存在他的著作中,其面貌和表情仍可从文字中感受到。诗人说,虽然陶渊明这样的古人已经远去,但郭幼隗却遵循着前人的规范。郭幼隗在田园中创作的新诗,往往能展现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果将这些诗作放在陶渊明的环境中,即使是识者也难以分辨其优劣。不仅因为郭幼隗的才华和美德,更因为他内心保持着古代圣贤的风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间接表达了对郭幼隗的敬佩。诗人认为郭幼隗不仅在文学上有才华,更在品德上继承了古代圣贤的风范。诗中“微言寄简策,容色尚可睹”一句,巧妙地通过陶渊明的著作来比喻郭幼隗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郭幼隗诗才的认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