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王础尘少莱子歌为屈翁山寿
老莱子有五色衣,少莱子有五色笔。衣舞班斓有尽时,笔飞青简无穷日。
每常中夜起鸡声,亦曾草檄母窥屏。子年六十母九十,母头全白子全青。
阶前幼稚立四五,长者能文少者语。人生快意岂在多,莫惜堆盘献鸡黍。
君不见叔皮避地河西居,王命论成还著书。汉家纪传定义例,作者何必皆石渠。
平津六十初应诏,再至太常方见召。奇才伟貌众所推,得君何必皆年少。
君家有书非野史,碧血荧荧光透纸。笔端生气万古存,君与人人皆不死。
少莱子,老布衣,世上好恶多是非。三闾之后若无子,日月谁与争光辉。
请簪此笔立殿陛,可以上报三春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班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 青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这里指书籍或历史记载。
- 草檄:起草檄文,指撰写官方文书。
- 窥屏:偷偷地看屏幕,这里指母亲暗中观察儿子工作。
- 幼稚:年幼的孩子。
-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简单饭菜。
- 叔皮:人名,可能是指某位古代学者或文人。
- 河西:地名,古代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 王命论:指关于君王命令的论述。
- 石渠:指皇家图书馆,这里泛指官方的学术机构。
- 平津:地名,古代指平津渡,这里可能指某位官员或学者。
- 太常:古代官名,掌管宗庙礼仪。
- 碧血:指忠诚和牺牲的精神。
- 荧荧:微光闪烁的样子。
- 三闾: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闾大夫。
-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的温暖。
翻译
老莱子有五彩的衣服,少莱子有五彩的笔。衣服的色彩虽会随时间褪去,但笔下的文字却能流传千古。
每当夜深人静,鸡鸣时分,他曾起草檄文,母亲在屏风后偷偷观看。如今他六十岁,母亲九十岁,母亲白发苍苍,而他依旧年轻。
阶前有四五个年幼的孩子,大的能写文章,小的能说话。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珍惜眼前简单的饭菜和家人的陪伴。
你看那叔皮避居河西,写成了关于君王命令的论述,他的著作不在官方图书馆,但他的思想依然流传。
平津六十岁才应召,再次到太常才被召见。他的才华和相貌被众人推崇,得到君王的赏识,不一定要年轻。
他家的书籍不是野史,而是充满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光辉著作。笔下的文字充满生机,他和他的作品都将永存。
少莱子,老布衣,世上的好恶和是非多端。如果三闾之后没有他,日月又怎能与之争辉?
请用这支笔站在殿堂之上,以此来报答母爱的温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老莱子和少莱子的对比,展现了文字的力量和传承的重要性。诗中强调了才华和学识的价值,不受年龄限制,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对家庭幸福的珍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诗人强调了个人成就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知识和家庭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