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觉风铃

· 于石
锵然非金亦非玉,壹片宫商纷其触。歘如环辔玲珑摇佩旌,铿如鸣球拍琴九奏箫韶声。 凄如孤鸿叫群嘹唳穿云去,清如幽泉滴沥飘落断崖处。 馀音欲断还复鸣,咄咄胡床静中据。乃知檐铃适与风相会,锵锵铮铮可听不可佩。 我怜其轻脆不足恃,戛则成音击则碎。嗟哉无情之物能感人,浮华言语自古多误身。 喧然声名满天地,好声过耳俱成尘。物情万变伏还起,人生几何安足恃。 何如物我两忘言,云在青山水在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锵然(qiāng rán):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
  • 宫商:古代五音中的宫和商,这里指音乐。
  • (xū):忽然。
  • 环辔(huán pèi):指马的辔头和环饰。
  • 玲珑: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佩旌(pèi jīng):古代官员佩戴的旌旗。
  • (kēng):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 鸣球:古代乐器,形似球,敲击发声。
  • 九奏:古代音乐中的九种曲调。
  • 箫韶: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舜所作。
  • 嘹唳(liáo lì):形容声音高亢而悠长。
  • 滴沥(dī lì):形容水滴声。
  • 咄咄(duō duō):形容惊异或不满的声音。
  • 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 锵锵铮铮:形容金属撞击声。
  • (jiá):敲击。
  • (shì):依赖,依靠。
  • 浮华:虚浮华丽,不实在。
  • 喧然: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 物情:事物的变化。
  • 物我两忘:指物我两忘,即物我合一,忘却自我与外物的界限。

翻译

金属或玉石的声音清脆响亮,既非金也非玉,却是一段段美妙的音乐触动心弦。忽然间,像是马辔上的环饰轻轻摇动,旌旗随之飘扬,声音清脆悦耳;又像是敲击鸣球,琴声与九奏的箫韶乐曲交织,声音响亮有力。

孤独的鸿雁呼唤同伴,声音高亢而悠长,穿透云层而去;又像是幽深的泉水滴落,声音清脆,飘落在断崖之处。

余音似乎要断绝,却又重新响起,咄咄的声音在静谧中回荡。我坐在胡床上,静静地听着。原来,屋檐下的铃铛与风相遇,便发出锵锵铮铮的声音,这声音可以聆听却无法佩戴。

我怜惜它的轻脆,不足以依赖,一敲便成音,一击便碎。唉,无情的物件却能感动人心,自古以来,虚浮华丽的言语多误人。

声音喧闹,名声满天下,好听的声音转瞬即逝,都化作尘埃。事物的变化万千,起伏不定,人生又能依赖多久呢?

不如物我两忘,云在青山,水在月,忘却自我与外物的界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风铃的声音,引发了对人生、物情和言语的深刻思考。诗中,风铃的声音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如马辔、旌旗、鸣球、箫韶等,展现了声音的多变与美妙。同时,诗人通过对风铃轻脆易碎特性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脆弱与无常。最后,诗人提出了“物我两忘”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纷繁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于石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