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唐风 ·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拼音

所属合集

#诗经全集

译文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

绸(chóu)缪(móu):缠绕,捆束。犹缠绵也。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薪:《诗经》中大部分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良人:丈夫,指新郎。 子兮(xī):你呀。 刍(chú除):喂牲口的青草。 隅(yú):指东南角。 邂(xiè)逅(hòu):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楚:荆条。 户:门。 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国风·唐风·绸缪》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出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全诗三章,每章六句。这首诗看法古今比较一致,大多承认所写内容是关于婚姻的。因诗中用了戏谑的口吻,曾疑为贺新婚时闹新房唱的歌,今按此解说。每章头两句是起兴,诗人借洞房花烛夜的欢愉之情,表达出了男女之间非常温馨、甜蜜的情爱。

赏析

诗文每章的头两句是起兴,当是诗人所见。 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户”则指“至夜半”。 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后四句是以玩笑的话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问他或她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是如何亲昵对方,尽情享受这幸福的初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其中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人往往借以表达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此诗每小节的后四句颇值得玩味,诗人以平淡之语,写常见之事,抒普通之情,却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领受到闹新房的欢乐滋味,见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这充分显示了民间诗人的创造力。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好像洞房花烛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具有祝福调侃的意味,非常温馨、甜蜜。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如何尽情享受这新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了的心理状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绸缪(chóu móu):紧密缠缚。
  • 束薪:捆扎起来的柴草。
  • 三星: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
  •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 刍(chú):柴草。
  • 隅(yú):角落。
  • 邂逅(xiè hòu):不期而遇。
  • :荆条。
  • 粲(càn)者:美人。

翻译

把柴草紧紧地捆起来,三星高高挂在天上。今晚究竟是啥夜晚,能见到如此的好人儿。你呀你呀,要把这好人儿怎样对待呢!把柴草紧紧地捆起来,三星在东南角闪烁。今晚究竟是啥夜晚,能见到如此的偶遇。你呀你呀,要把这偶遇怎样对待呢!把柴草紧紧地捆起来,三星正照在门户上。今晚究竟是啥夜晚,能见到如此的美女。你呀你呀,要把这美女怎样对待呢!

赏析

这首诗以“绸缪束薪”起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氛围。“三星”点明时间是在夜晚,烘托出神秘的意境。诗中反复询问“今夕何夕”,强调了这一夜的特殊性以及主人公见到“良人”、“邂逅”、“粲者”时的惊喜之情。各章末尾的“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等句,表现出一种不知如何是好的激动和兴奋。全诗节奏明快,情感真挚,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和幸福的期待与珍视。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