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凄亭:指令人感觉凄凉的亭子 。
- 云幄(wò):像帐幕一样的云。幄,帐幕。
- 青髦(máo) :这里可能指城上青色的旗帜之类装饰,髦可指毛发或类似毛发的事物,这里当是形象地比喻某些城上标识 。
- 大乌:可能是指乌鸦,在古代文化中乌鸦可能有特定象征意。
- 婉娈(luán):美丽动人,这里形容姿态美好。
- 珊瑚:一种海洋生物形成的珠宝类物质,这里“字珊瑚”可能是借指珍贵美妙的文字。
- 神经:此处当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神经,古代可能指道家经典之类。
- 悲呜:悲叹呜咽。
翻译
在凄凉的亭子边,看着如帐幕般的云对着江湖,城上青色的旗帜隐约伴着乌鸦。这姿态美好的鱼龙似在问世间才艳之事,深深凉意中烽火映照的文字如珍贵的珊瑚。不知何人在明月下吹奏芦管,那无数凄清的胡笳声中鹧鸪也飞了起来。惭愧自己研读道家经典及种种怪异注疏,愁绪袭来时不知不觉发出悲叹呜咽。
赏析
这首诗整体营造出一种清冷、忧愁的氛围。开篇用“凄亭”“云幄”“江湖”描绘出广阔又孤寂的场景,“青髦隐大乌”增添了一份朦胧与沧桑感。颔联中以“婉娈鱼龙”的美好姿态与“深凉烽火”的残酷相对比,“字珊瑚”则暗示美好文化在动荡中的珍贵与脆弱。颈联“谁人明月吹芦管”“无数清笳起鹧鸪”视听结合,明月下的芦管声与鹧鸪相伴的清笳声,将孤独愁惘的情绪渲染得十分浓郁。尾联直接抒情,诗人为自己对经典研读的现状而感到惭愧,却只能在无尽的愁绪中悲叹,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彷徨,或许也暗示她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对其精神世界的冲击,种种情绪交织,使诗作带有一种深沉而挥之不去的哀愁韵味。

柳如是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 223篇诗文
柳如是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初夏客怀 》 —— [ 宋 ] 释行海
- 《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 》 —— [ 宋 ] 汪莘
- 《 初夏病中 》 —— [ 宋 ] 钱易
- 《 解连环 初夏苦雨,与客夜话 》 —— [ 清 ] 邓潜
- 《 首夏诸客见过山房次项丈秋子韵 》 —— [ 清 ] 仰蘅
- 《 初夏登北山 其三 》 —— [ 宋 ] 卫宗武
- 《 初夏六首 》 —— [ 元 ] 方回
- 《 孟夏下浣之七日皇太后赐膳于畅春园之集凤轩是地近大西门去岁习射于此发矢二十中十九因用齐召南韵成诗四首勒于壁间兹以侍膳视事之暇陈马技以娱慈颜亲发十矢复中九且破其的者三焉圣母豫悦仙苑增春辄叠旧韵以志岁月 其一 》 —— [ 清 ] 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