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

· 唐寅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九江。
  • 屏风叠:在庐山五老峰下,因山峦重叠如屏风得名, (dié)。
  • 香炉峰:庐山山峰之一,因形状像香炉且常有云雾缭绕如香烟弥漫而得名。
  • 乌帽:黑色的帽子,常为古代士人所戴。
  • 摩崖:在山崖石壁上刻上文字、佛像等, (mó)。
  •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màn)。

翻译

庐山啊,你究竟高耸到几层云霄?山中的雨像是永远无法消散,山烟也浓浓地萦绕着。我好想举家搬到那如屏风般重叠的山峦下居住,为此特意骑上毛驴来观赏壮观的香炉峰。江面上不知哪个头戴乌帽的人正趟水过河,山岩边有穿着白衣的人在采摘松叶。古老的诗句刻在山崖上,随着岁月已经模糊不清,我细细阅读,好像能感受到岁月的摩挲,真想为它们修缮容貌让它们恢复往昔清晰的样子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雄伟秀丽、清幽空灵的景色。开篇以惊叹的语气极言庐山之高和云雾烟雨的浓郁,展现出庐山神秘且壮观的姿态,为全诗奠定下壮阔而又缥缈的氛围。“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生动地流露出诗人对这处仙境的向往与热爱,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想法,展现出他超脱尘世的心性。对庐山人物活动场景的描写,如“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给静谧的山水增添了生机与灵动,暗示了庐山清幽的环境吸引着一些超凡脱俗之人。最后两句由眼前景联想到古人留下的墨痕,感叹岁月的无情,同时体现出诗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珍视,又暗示出诗人内心对时光流转、人生变迁的感慨。全诗将自然景色、个人心境与历史痕迹相融合,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庐山自然风光的歌咏,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

唐寅

唐寅

唐寅(yín),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 395篇诗文

唐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