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 春暮

离愁心上住。 卷尽重帘推不去。 帘前青草,又送一番愁句。 凤楼人远箫如梦,鸳枕诗成机不语。 两地相思,半林烟树。 犹忆那回去路。 暗浴双鸥催晚渡。 天涯几度书回,又逢春暮。 流莺已为啼鹃妒,蝴蝶更禁丝雨误。 十二时中,情怀无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夏完淳:明末诗人、抗清英雄。

翻译

离愁在心中停驻。把重重帘幕都卷起来也推不走。帘前的青草,又送来一番愁苦的词句。凤楼中的人已远去,箫声如同梦境,鸳鸯枕上诗已写成,织布机却沉默不语。分隔两地相互思念,只有那半片树林和如烟的树木。还记得那次归去的路。暗中沐浴着的一对鸥鸟催促着傍晚的摆渡。在天涯有几次书信传回,又到了春天将尽。流莺已被啼鹃嫉妒,蝴蝶更是被如丝的雨水耽误。一天十二个时辰中,有着无数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离愁别绪以及无尽的相思之情。上阕通过描写心中的离愁、帘前青草、凤楼人远、鸳枕诗成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愁苦、哀怨的氛围。下阕通过回忆归去路,以及流莺、啼鹃、蝴蝶等元素的衬托,更突出了相思的深切和时光流逝、春暮带来的伤感。全词情感真挚,意境凄美,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将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