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 苏洵
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 况此霜下杰,清芬绝兰茝。 气禀金行秀,德备黄中美。 古来鹤发翁,餐英饮其水。 但恐蓬藋伤,课仆加料理。
拼音

所属合集

#菊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骚人:原指屈原或《离骚》的作者,后泛指诗人。
  • 奇思:奇妙的构思、想法。
  • 兰茝(chǎi):兰和茝,皆香草名。
  • 气禀(bǐng):指天赋,禀受自然之气。
  • 金行:古代五行学说以金配秋,故指秋季。
  • 黄中:指内里美好。
  • 餐英:采食花片。指以花为食,形容超脱尘世的生活。
  • 蓬藋(diào):蓬草和藋草,泛指杂草。
  • 课仆:督促仆人。

翻译

诗人们总是充满奇妙的构思与想法,常用香草来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何况菊花更是这寒霜之下的杰出之物,它清幽的芬芳远远超过兰草和茝草。菊花禀受了秋天的美好气质,具备内里和外表皆美的品德。自古以来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们,采食菊花花瓣,饮用菊花上的露水。我只担心那些杂草会损伤到菊花,便督促仆人多多用心精心照料它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菊花的形象层层深入地展现其品德与价值。开篇以诗人爱用香草比君子起笔,引出菊花这“霜下杰”,强调其芬芳胜过兰茝,突出菊花在诗人心中超越普通香草的地位。接着从禀赋和品德两方面夸赞菊花,它得益于秋季的大自然,有着内外兼修的美好品质。诗中引用古时老者“餐英饮其水”的典故,暗示菊花超凡脱俗的特质,也表达出古人对其高洁品质的崇尚与追求。最后诗人落到自身对菊花的关怀上,害怕杂草伤害到菊花而吩咐仆人照顾,体现出对菊花真切的呵护之情,侧面映衬出菊花珍贵、娇嫩,也从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尚品格的深深赞赏与爱惜,借菊花之品凸显自身追求高洁品质的志向 。

苏洵

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