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记
译文
注释
序
注释
- 蘖(niè):树木砍去后从根部新生的芽。这里指树木刚生长出来的时候。
- 拱:两手合围粗细,指树长到一定大小。
- 任:胜任,适合。
- 汩(gǔ)没:埋没。
- 激射:水流冲激。
- 啮(niè)食:这里指水浪冲击侵蚀。
- 濆(pēn):水边。
- 数:天数,命运。
- 魁岸踞肆:高大雄伟,盘踞舒展。“魁岸”形容高大;“踞肆”形容姿态舒展不受约束。
- 庄栗刻削:庄重严肃而峻峭挺拔。“庄栗”意为庄重;“刻削”形容山势峻峭。
- 岌(jí)然: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山峰独立不依。
翻译
树木生长的时候,有的刚发芽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就夭折了;幸运地长成可以作为栋梁的,就会被砍伐;不幸被大风拔起,被流水冲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运地没有折断、没有腐烂,就会被人看作是可造之材,从而有被斧头砍伐的忧患。其中最幸运的,在湍急的水流和泥沙中漂流沉没,不知道经过几百年,在被水流冲激侵蚀之后,有的形状好像小山,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了,勉强把它做成假山,这样才能脱离泥沙并且远离斧头的砍伐。可是那荒僻江边的岸边,像这样(形状像小山)的树木有多少啊,没有被喜欢多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和农夫当作木柴砍去的,哪里能数得清呢?那么在这些最幸运的树木当中,又存在着不幸的呢。
我家里有一座木假山,有三个山峰。我每次想到它,就怀疑有某种命运(天数)在其中支配着。它开始发芽没有夭折,长到一定大小没有死亡,长成栋梁之材后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被水冲走却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腐烂折断却又没被人当作有用的材料看待,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湍急的泥沙之间被冲出来,又没有被樵夫、农夫当作木柴,然后才能到这里,那么这其中的道理似乎不是偶然的。
然而我喜爱这座木假山,不只是因为它的样子像山,而是对它又有一些感慨;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还怀着敬意。我看中间的那个山峰,高大雄伟、盘踞舒展,神态气度端正庄重,好像有办法使它旁边的两个山峰敬服。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严肃、峻峭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的形态像是服从于中间的山峰,但高耸的样子决然没有一点儿依附的意思。啊!它真值得敬重啊!它真让人有所感慨啊!
赏析
这篇《木假山记》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散文佳作。作者苏洵以树木生成木假山的艰难历程为切入点,深刻地反映了诸多事物成材的不易与命运的无常。文中通过描述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不幸,如早夭、被伐、被风拔水漂等,来暗示人才在世间所面临的种种坎坷和磨难。
作者家中那座三峰的木假山,经过重重磨难才得以保全形成独特模样,苏洵由此联想到命运的主宰力量。他对木假山不仅有爱,更有敬,由物及人,把木假山想象成人,刻画三座山峰各自独特的神态与气质,象征着不同类型的人。以假山中峰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来体现出一种领袖般的气质;二峰庄栗刻削、凛不可犯却不阿附,象征着有坚守、有气节的人格精神。借木假山的形象,苏洵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坚定品格的坚守。文章立意深刻,借平凡事物来寄托深沉的人生思想,笔法委婉曲折而又意味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