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蜀僧去尘

· 苏洵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山春蕨已阑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膏火:古代书院、学校供给学生的津贴费用。
  • 芹芷:“芹”,一种蔬菜;“芷”,香草名。
  • 阑干:这里指残尽、凋零。

翻译

十年研读《易》耗费了津贴费用,整天吟诗让人愁苦肝肠。不懂得用绘画去追求世人喜好,只想要将那芹和芷进献给你。谁因为善良相投就应该嫌弃瘦弱,后面有知音就可以不再弹奏。拄着拐杖带着经书必须加倍赶路,故乡山上的春蕨已经凋零残尽。

赏析

这首诗是苏洵送蜀僧去尘的作品。首联描述了蜀僧十年读《易》和整日吟诗的经历,体现其勤奋和执着。颔联表明蜀僧不随波逐流去追求世俗所好,而是保持自己的高洁,用“芹芷”来象征一种质朴和真诚。颈联说的是知音间的相知和理解。尾联写蜀僧要赶紧踏上路途,而家乡的春蕨都已凋零,带有一丝淡淡的伤感情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体表达了诗人对蜀僧的送别之情和欣赏,也暗喻了对一种高尚品格和精神追求的赞美。

苏洵

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