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 其二 再过虔州,和前韵
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吒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祇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如寄:**意思是人生短暂如暂时寄寓世间。
- **岭海:**指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这些地方在五岭以南,临近大海。
- **赣石:**赣江中的石头,这里指赣江水流经有众多礁石险滩的地方。
- ****霰(xiàn)**:**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 **越瘴:**南方的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越,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称,这里指代南方。
- ****峤(qiáo)**:**尖而高的山。
- ****吒(zhà)**:**愤怒。这里“魂飞吒雪洲”表现内心一种悲愤难平之感。
- **劳生:**劳苦的一生。
- **猿鹤化:**《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里指隐遁。
- **贾胡:**原指西域商人,这里借指自己像四处漂泊之人长期滞留此地。
- ****祇(zhǐ)**:**同“只”。
翻译
我的一生就如同暂时寄寓世间罢了,如今在岭海之地随意地游览。 赣江之中三百里满是礁石险滩,江水清寒仿佛就在咫尺之间流动。 楚山地区微微飘下了一些冰霰,越地长期弥漫着瘴气好像没有秋天。 极目远望横在眼前的云雾缭绕的高山,悲愤的魂魄仿佛飞到冰雪覆盖的沙洲。 清晨寺庙里适时传来钟声,傍晚楼阁各自敲响暮鼓。 归途中千重山峦让我迷失方向,这劳顿的一生我已游历众多州郡。 我不甘心像那些所谓君子一样隐遁山林化作猿鹤,宁愿像漂泊的商人长久居留。 好在还只剩下身上这件貂皮大衣,还能够换取一艘钓鱼的小船。
赏析
苏轼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在虔州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开篇“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便流露出对人生虚幻与无常的感慨,显示出一种豁达又略带感慨的态度 。对赣江景色“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以及南方气候特点“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的描写,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真切刻画,也暗示了诗人所处异地的特殊心境。“望断横云峤,魂飞吒雪洲”以夸张的手法写出诗人精神的飘荡和内心的悲愤 。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描绘出一天的时光流转,透着一种宁静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既实写路途的迷茫,又暗喻人生道路的坎坷以及自己辗转多地的疲惫。“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体现出苏轼不愿选择逃避、超脱的隐遁之路,甘心坚守当下的人生姿态。最后“祇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虽带着些无奈却又有着对未来生活一种别样的期许,在困境中努力寻得一丝希望,反映出苏轼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处事哲学和精神境界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邃多层,语言质朴而又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