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竹下独酌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拼音
注释
大暑这天,诗人郑刚中在竹下独自喝酒。在这首诗中, 诗人先写竹子,竹子长得枝繁叶茂,在居所窗外,像仙树一般。在这暑热的天气,这竹子悠然挺立,似君子一般。
感于竹子的遗世独立,诗人在竹下饮酒,月也无言,醉了就睡了,梦中清凉,天地亦宽。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新竹:新生的竹子。
- 日以密:日渐茂密。
- 参差:竹子高低错落的样子。
- 琅玕:原指美石,这里形容竹叶。
- 隆暑:炎热的夏季。
- 樊:篱笆,这里比喻山的屏障。
- 君子:在此处象征竹子的高洁品质。
- 沮风:微风。
- 黄错:可能是形容竹梢间的月色,类似“黄晕”。
- 开竹杪:穿透竹叶缝隙。
- 碎玉光斓斑:形容月光透过竹叶洒下的斑驳光影。
- 大榼:古代盛酒的大容器。
- 欢:此处指共享。
- 清风不我留:微风似乎不愿停留。
- 月亦无一言:月亮默默无声。
- 径就醉:直接让自己醉倒。
翻译
新竹一天比一天茂密,竹叶一天比一天繁多。 竹影在四面窗户间交错,大小竹子都像美石般耀眼。 酷暑的气势炽热,仿佛能焚烧山峦的屏障。 然而这竹林中的君子,却不受这热气侵扰。 微风轻拂,如同善解人意,也使我心生愉悦。 月光穿过竹梢缝隙,映入一片弯弯的月牙。 绿荫下,月光斑驳如碎玉,明亮而斑斓。 我举起大酒壶,想要与风月共饮。 清风似乎不愿意逗留,月亮也只是默默无语。 独自饮酒直到沉醉,梦中感受到清凉,天地宽广无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竹林中的景象,通过新竹、繁叶、清风和月光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君子”喻竹,赞美其坚韧与高洁,同时借风月表达自己在炎炎夏日里的闲适心情。尽管清风和月光都不留连,但诗人独酌自乐,醉于天地之间,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在境界。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郑刚中
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於世。
► 680篇诗文
郑刚中的其他作品
- 《 民入钱抱儥公库东塘决水取鱼甚盛渔翁谓抱儥者贩妇则旁午于塘上者皆妇人也 》 —— [ 宋 ] 郑刚中
- 《 潞公与梅圣俞论古人有纯用平声字为诗如枯桑知天风是也而未有用侧字者翌日圣俞为诗云月出断岸口照此别舸背独且与妇饮颇胜俗客对大为潞公所赏追用其语作侧字四绝平字梅花一篇平字梅花 》 —— [ 宋 ] 郑刚中
- 《 清明前十日大雪二首 其二 》 —— [ 宋 ] 郑刚中
- 《 初夏忆故园 》 —— [ 宋 ] 郑刚中
- 《 宿撞抗刘家店 》 —— [ 宋 ] 郑刚中
- 《 宣和壬寅十月余游江南二十五日道出月岩方崇宁甲申先子休官长沙挈家人宿岩下此后二十年间哭父母失姊妹祸患百端今日虽使余富贵过此尚当悲感不自已况复羁孤无聊为万里旅人耶欲作一诗梗切未能就止以二十八字叙其事翌日得四韵其一 》 —— [ 宋 ] 郑刚中
- 《 偶书 》 —— [ 宋 ] 郑刚中
- 《 和吴清叟吴江岁晚书怀 》 —— [ 宋 ] 郑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