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临洺驿大雨雪寒甚

· 陈孚
弭节发襄国,饮马清洺水。 山岳忽阴冱,急雪白玼玼。 北风利如刀,剪剪射双耳。 饥乌时一鸣,仆夫寒堕指。 人生三间茅,岂不愿乡里。 天子命有行,去去何敢已。 道傍有旗亭,湿烟乱汀苇。 尚想布衾人,晏眠犹未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弭(mǐ)节:指停车。
  • 襄国:古县名,今河北邢台。
  • 洺(míng)水:河名。
  • 阴冱(hù):阴暗寒冷。
  • 玼玼(cǐ cǐ):鲜明洁白貌。

翻译

停下车马从襄国出发,让马饮水于清洺河。山岳忽然变得阴暗寒冷,急骤的雪洁白鲜明。北风锐利如同刀子,阵阵吹拂着双耳。饥饿的乌鸦不时叫一声,仆人冻得手指快掉下来。人生只需要三间茅屋,哪里会不愿意回归乡里。天子有命令要出行,离去又怎么敢停止。道路旁边有酒亭,湿润的烟雾缭绕着汀岸的芦苇。还想着那盖着布被的人,安闲地睡着还没有起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经过临洺驿时遭遇的大雨雪天气以及严寒,生动地刻画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路途的艰辛。通过“山岳忽阴冱”“北风利如刀”等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寒冷的氛围;“饥乌时一鸣”则增添了荒凉之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使命在身不得不前行的无奈,“人生三间茅,岂不愿乡里”体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形成对比。最后对旗亭以及想象中他人安睡的描写,更衬托出自身在外的辛苦,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整体上,诗歌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有感染力。

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多善政。卒谥文惠。年六十四。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诗文不事雕。有《观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