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
窳薄非令器,容受固不宜。
六籍虽云诵,于道竟何如。
晚途弃末学,农圃以为师。
方春治台笠,南亩秉镃基。
出入田水间,沾湿岂暇辞。
但愿秋谷成,童稚有粥糜。
沮溺自辞世,小人安敢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窳(yǔ)薄:指粗劣浅薄。
- 令器:优秀的人才。
- 六籍:即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 台笠:指蓑衣和斗笠。
- 镃(zī)基:农具名。大锄。
翻译
粗劣浅薄不是优秀人才,包容接受本来就不合适。六经虽然说是在诵读,对于道义究竟又怎么样呢。到了晚年放弃末班的学问,把农耕田园当作老师。正当春天整治蓑衣斗笠,在南边田地手持大锄。在田间水里来来往往,被沾湿哪里顾得上辞别。只希望秋天谷物成熟,儿童们有稠粥可以吃。长沮桀溺自从辞别尘世,卑微的人哪里敢期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和对学问追求的思考,以及对农耕生活的一种态度。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并非能成大器之人,对于传统的经典学问虽有诵读却也对道义产生迷茫。后来他选择在晚年亲近农耕,在田地劳作。诗中对田间劳作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朴实和勤奋的精神,而对秋谷成熟和儿童有食物的期望则体现了他对生活最基本的愿望和朴实的情怀。同时,他以长沮桀溺自比,显示出一种对超凡脱俗的向往,但也明白自身只是平凡之人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对平凡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