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召南 ·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毁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折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注释

蔽芾(fèi):小貌。一说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 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 芾:盛貌。 蔽:谓可蔽风日也。 翦:同“剪”,伐,砍伐。 召(shào)伯:即召公,姬姓,封于燕。 茇(bá):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败:伐,毁坏。 憩:休息。 拜:拔也,一说屈、折。 说(shuì):通「税」,休憩,止息。

《国风·召南·甘棠》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章《国风·召南》的一篇。召公在治西方的时候,治理得当,人民和睦。等到他去世了,人们怀念他,连他种的树都不忍心破坏,后人便作了这首诗来纪念他。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体现了人民对召公的赞美和怀念。

赏析

对比每章第二句针对甘棠发出的动作:首章曰「勿伐」,伐是齐根砍断;次章曰「勿败」,败是坏其枝叶;末章曰「勿拜」,拜,攀援使弯。《诗经》的重章叠句往往表现为情感上的由浅入深、由轻至重,行为动作上的由简至繁、由小到大,体现的是对主题的逐层深化。但这首《甘棠》一反故常,表现为动作上和行为上的先重后轻。由断到折再到使弯曲,动作愈来愈轻。它说明了人们对甘棠的珍重态度,伐倒是不行的,折断枝叶也不可,既使是攀援弄弯也是不准的。于是这组动词的妙处和这组叠句的妙处所在即为:它是用先重后轻的方式传达一种神圣的情感,一种基于敬仰、怀念召伯衍生出的对甘棠的情感。再看每章末句由召伯做出的行动:首章曰「所茇」,茇是居住的意思,居住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状态;次章曰「所憩」,憩是休息,休息是较短时间内的状态;末章曰「所说」,「说」读为税,税即税驾,停下车子叫税驾,停下车子的时间比休息片刻的时间还要短。由居住到休息再到停车,行为愈来愈简。一位可敬的人居住时间长的地方,那地方就成了他的故居,人们视其为圣地,在那里人们睹物思人,想见其为人,有历史感和真实感。如果这可敬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别说是他长期居住的地方,就是他曾经立足、流连的地方也会神圣起来,同样,这组表示召伯行为的动词也像上组动词一样,表现了人们对召伯的无上景仰之情,其实这正是重章叠句的好处。 《甘棠》的主旨的表现和深化体现了中国诗含蓄的特点。《尚书·大传》卷三有言曰「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人有关的人和物。《甘棠》里的「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就是一种爱屋及乌的表现方式。在《甘棠》这首诗里,树竟如此可爱,那与之有关的召公就更加可敬可爱了。但这并不是一种平常的爱屋及乌,而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在《甘棠》这首诗里,人们爱着召公曾经休息过的这棵甘棠,而对那个仁民爱物的召公的爱就不待言说了,而召公的品质也在这实在的甘棠之爱里让人生出了无限的遐想,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就是以实写虚。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