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庆追悼余文贞公

将军匹马入舒城,击贼频烦训义兵。 孝以保家忠徇国,聚而出战散归耕。 围侔月晕全无隙,捷振天威大有声。 游说飞书徒间谍,输诚仗节愈坚贞。 云梯屡却妖氛豁,露布交驰杀气平。 千里荆扬凭保障,七年淮海赖澄清。 山深猰貐歼还出,江阔鲸鲵斩更横。 外援内储俱断绝,裹疮饮血独支撑。 天昏苦雾埋营垒,日落阴风卷旆旌。 甘与张巡为厉鬼,肯同王衍误苍生。 三千将士皆从死,百二山河亦继倾。 静对风霆思号令,遥从箕尾识精诚。 颂碑不愧词臣色,哀诏偏伤圣主情。 愿为执鞭生不遂,临风三酹重沾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频烦:频繁。
  • 徇国:为国捐躯。
  • 游说:劝说别人接受某种意见或主张。
  • 飞书:迅速传递的书信。
  • 间谍:从事秘密侦察工作的人。
  • 输诚:表达忠诚。
  • 仗节:坚守节操。
  • 坚贞:坚定不移的忠诚。
  • 云梯: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
  • 露布:公开宣布的文书。
  • 猰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吃人的怪兽。
  • 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
  • 裹疮:包扎伤口。
  • 饮血:形容极度悲愤。
  • 旆旌:军旗。
  • 张巡:唐朝名将,以死守睢阳而闻名。
  • 王衍:西晋末年的宰相,因误国而被杀。
  • 厉鬼:恶鬼。
  • 风霆:狂风和雷电,比喻严厉的命令。
  • 箕尾:星宿名,比喻遥远的地方。
  • 精诚:真诚的心意。
  • 词臣:文学侍从之臣。
  • 哀诏:皇帝为哀悼死者而下的诏书。
  •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 执鞭:追随。
  • 三酹:三次洒酒祭奠。
  • 沾缨:泪水沾湿帽带,形容极度悲伤。

翻译

将军单骑进入舒城,频繁出击,训练义勇之兵。他以孝道保全家,以忠诚为国家捐躯,聚则出战,散则归耕。围城如月晕般无懈可击,胜利的消息震撼天威,声名远扬。游说和飞书不过是间谍的手段,而他的忠诚和坚守节操更加坚定。云梯被屡次击退,妖氛得以消散,露布交驰,杀气得以平息。千里荆扬依靠他保障安全,七年淮海因他而得以澄清。深山中的猰貐被歼灭后又出现,江中的鲸鲵被斩杀后更加横行。外援和内储都已断绝,他裹疮饮血,独自支撑。天昏地暗,苦雾埋没了营垒,日落时阴风卷起了旆旌。他甘愿与张巡一样成为厉鬼,也不愿像王衍那样误国误民。三千将士都随他战死,百二山河也因此倾覆。静对风霆,思念他的号令,遥从箕尾,感受到他的精诚。颂碑无愧于词臣的文采,哀诏却偏伤了圣主的情感。愿为他执鞭追随,却生不逢时,临风三酹,泪水沾湿了帽带。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一位将军的英勇与忠诚。诗中,将军的形象被塑造得高大而悲壮,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更在国家危难之际坚守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诗中运用了许多战争和忠诚的意象,如“云梯”、“露布”、“猰貐”、“鲸鲵”等,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将军的英勇。同时,通过对比张巡和王衍,强调了将军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将军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

丁鹤年

丁鹤年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瘗废宅中。道既通,鹤年还武昌,痛哭行求,梦其母以告,踪迹得之。齧血沁骨,棺敛以葬。晚年屏绝酒肉,庐父墓以终其身,明永乐间卒。乌斯道为作《丁孝子传》,戴叔能作《高士传》,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诗谓「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近体」。澹居老人题《海巢集》亦云:「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鹤年家世仕元,诸兄之登进士第者三人,遭时兵乱,不忘故国。尝有句云:「行踪不逐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亦可悲也。录其诗为元季诸人后劲,而两兄之作附焉。 ► 3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