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徐永元秀才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 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 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 远离弦易转,幽咽水难闻。 欲识相思处,山川间白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汤: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这里指边防要塞。
  • 失险:失去险要的地形优势。
  • 玉石:本指美玉与石头,喻指人,这里是说不分贵贱。
  • :焚烧,比喻受到同样的厄运。
  • 坠叶:落下的树叶。
  • :覆盖,此处指落叶互相遮盖。
  • 落羽:掉下的鸟羽,比喻离散的人群。
  • 三秋节:秋季,古代有称秋季为三秋的说法,指收获的季节,也寓含离别之意。
  • 重伤:深深悲伤。
  • 千里分:千里之隔,形容距离遥远。
  • :琴弦,引申为情感的纽带。
  • 幽咽:低沉而断续的声音,形容悲泣。
  • 山川:自然景物,象征远方和离别。
  • 白云:象征高洁和无常,常用来寄托相思。

翻译

边防要塞已不再险固,人们遭受同样的灾难。 落叶相互覆盖,如同离散的人群聚在一起。 谁曾想在这个收获的秋天,千里之外的离别让我如此悲伤。 情感纽带一旦断裂,就难以维系,连那幽咽的哭泣声也显得遥远。 想要寻找相思之情的寄托,唯有那山水之间的悠悠白云。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失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永元秀才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痛。首联通过“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的惨状,暗示了朋友间的共同命运。颔联以“坠叶”和“落羽”为喻,写出离散的人们在困苦中寻求彼此的依靠。颈联则通过“三秋节”和“重伤千里分”,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朋友的深深哀伤。尾联以“山川间白云”作为相思的象征,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和对远方的遥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独特见解。

孔绍安

隋唐时越州山阴人。少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鄠县,闭门读书,外兄虞世南叹异之。时有词人孙万寿,与绍安为忘年之好,人称孙、孔。炀帝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李渊为隋征河东,绍安监其军,礼遇尤密。及渊建唐,绍安奔归长安,擢内史舍人。寻诏撰《梁史》,未成卒。有文集。 ► 7篇诗文

孔绍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