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蚀诗

· 王恽
至元十四载,维龙集丁丑。 孟冬丙辰朔,诘旦阴风吼。 朝家有移告,日蚀百司守。 伐鼓币用社,庶啬鬨奔走。 都城十万家,竟日喧釜缶。 壮于田单兵,声势助冲掊。 盎水观日景,占刻入午辰。 阳精从西亏,若有物噬吞。 初看偃珥玦,再睹已半轮。 终风转蓬勃,天影惨以昏。 斯须食之既,阳光蔀无垠。 始似昏晕镜,久乃挂铁钲。 团团溢阴影,环轮玉为绳。 晴天朗昼藏厚夜,九衢草草人面青。 众宿不多出,争光见三星。 只愁六凿浑沌死,苍生百万沦幽冥。 盼盼向申正,轮圆复其明。 炷香再拜立前庑,心魄动荡久尚惊。 邻翁行年八十一,如此灾变见未曾。 我问长老说,日月中有乌兔精。 顾兔固微物,性狡阴邪萌。 人间三窟厌不处,缘云入月为家庭。 太阳养火乌,赫赫森神兵。 词内祝融家,渴饮咸池泠。 三足利钩戟,炬火燃两睛。 婪婪铁作喙,啄云下开变阴晴。 曜灵壮汝觜与距,外侮有犯乌维凭。 六龙顿辔或少轫,知有神物拥护终是阴为惩。 不然日围千里不一蓄,栖尔其内将何营? 及兹阴精盛,所历乖常经。 阳乌虽神力寡弱,势重不敌从侵凌。 避集扶桑枝,噤缩潜威灵。 想当既厄时,如何炎官赤熛不率其徒来助势与声。 彤幢绛天鼓雷霆,振乌挟日腾两翮,火吻喷薄摧阴凝。 逐兔入月胁,隐伏跧其形。 朴朔知所惧,弥离黯光晶。 含章合玄度,安曜周八纮。 天公此两目,万古更不盲。 嗟予既匪羲和官,区区空抱倾阳诚。 天高不可阶,此事难具陈。 作诗拟月蚀,欲见此志终或伸。 卢仝抚掌韩愈笑,吾等狂德君其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元:元朝的年号。
  • 维龙:这里指岁星。
  • 诘旦:(jié dàn)早晨。
  • 庶啬:百姓。
  • 鬨(hòng):同“哄”。
  • 冲掊(pǒu):冲击。
  • 昴(mǎo):星宿名。
  • 食之既:日全食结束。
  • 蔀(bù):遮蔽。
  • 盼盼:急切盼望。
  • 长老:对年高有德行者的尊称。
  • 祝融:火神。
  • 咸池:神话中太阳沐浴的地方。
  • 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 轫(rèn):阻止车轮转动的木头。
  • 曜(yào)灵:太阳。
  • 熛(biāo):火焰。

翻译

至元十四年,岁星在丁丑年聚集。孟冬十月初一早晨,清晨阴风怒吼。朝廷有公告,日蚀时百官守卫。击鼓用社礼,百姓哄然奔走。都城十万人家,整天喧闹如锅釜之声。比田间士兵还壮观,声势助力冲击。用盆水观察日影,占卜时刻进入午时。太阳的精华从西边亏损,好像有东西在吞噬。起初看到像偃月形的珥玦,再看已经是半轮。最终风势变得强劲,天空影子凄惨昏暗。一会儿日全食完毕,阳光又无边地遮蔽。开始像昏晕的镜子,很久后挂着像铁钲。圆圆的阴影溢出,环绕像玉环为绳。晴天白日隐藏如同厚夜,街道上匆匆的人面显青色。众多星宿不大多出现,争着光亮能看见三颗星。只担心天地混沌死去,百万苍生沦落幽冥。急切地盼望着到申正时刻,太阳又圆又恢复了明亮。点上香再次在前廊下站立,心神还在动荡很久仍在受惊。邻家老人八十一岁,这样的灾变从未见过。我询问长老,说日月中有乌兔之精。顾兔本是微小之物,生性狡黠阴邪萌生。人间三窟不满足,沿着云彩进入月亮当作家庭。太阳养着火乌,赫赫有众多神兵。说祝融在其家,口渴就喝咸池的水。三足好似锐利的钩戟,火炬燃烧两只眼睛。贪婪地像铁喙,啄云下来改变阴晴。太阳你威武的嘴和爪,有外侮来犯你就凭借。六龙如果停下缰绳或稍作停留,知道有神物拥护最终是对阴邪的惩罚。不然太阳周围千里不收敛,呆在里面将做什么呢?到这时阴精旺盛,所经历的违背常规。阳乌虽神力较弱,但势力重不敌被侵犯欺凌。退避到扶桑树枝,缩进隐藏威风。应当在遭遇灾难时,为何炎官赤熛不率领他的徒众来助力声势。红色的旗帜如天空响雷,振动太阳挟带太阳高飞两翅,火焰喷薄摧毁阴气凝聚。追逐兔子进入月亮腋下,隐藏蜷缩它的身形。朴素敬畏知道所惧怕的,更加遥远黯淡光亮。包含美好符合玄度,光明照耀四周广大。天公这两只眼,万古再也不盲目。可怜我既不是羲和官,只空有怀抱向着太阳的诚意。天高地远不可攀,这事难以详细陈述。作诗仿照月蚀,希望见到这志向最终或许能伸展。卢仝拍手韩愈笑,我们这狂放的德行你是其邻。

赏析

这首诗详细描绘了一次日蚀过程及其引发的种种景象和感想。诗中生动地描述了日蚀时的恐怖氛围,如阴风怒吼、天空昏暗等,通过对百姓反应和天地变化的刻画,展现出大自然的壮观与震撼。作者还引入了乌兔日月精等神话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思考和感慨,既有对天地奥秘的敬畏,也有对自身无奈的自嘲。全诗景色描写细腻,想象丰富,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