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词

烟渺渺,碧波远,白露晞,翠莎晚。 泛绿漪,蒹葭浅,浦风吹帽寒发短。 美人立,江中流,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栊江上楼。 舟中采莲红藕香,楼前踏翠芳草愁。 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秋水。 鱼初肥,酒正美,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晞(xī):干,干燥。
  • 翠莎:绿色的莎草。
  • 绿漪:碧绿的水波。
  • 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
  • 帘栊(lóng):窗帘和窗牖。
  • :白色熟绢。

翻译

烟雾渺渺,碧波浩渺向远方,白色的露水已干,翠绿色的莎草到了夜晚。 泛起绿色的水波,芦苇很矮小,水浦上的风吹着帽子让人寒毛直立头发也变短了。 美人站在江中流,傍晚的雨洒在帆船和江上的船,夕阳照着窗帘和江上的楼。 船中采摘的莲花和红色的藕散发着香气,楼前踩踏翠绿的芳草让人发愁。 芳草让人发愁,西风刮起,芙蓉花,落入秋天的水中。 鱼儿刚刚肥壮,酒正美味,江水洁白如同白色的熟绢月亮如同被洗过一样,醉倒在这烟波浩渺千万里中。

赏析

这首《秋江词》描绘了一幅优美且充满诗意的秋日江边景象。诗中先展现了烟、波、露、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空灵、迷蒙的氛围。接着写美人立于江中,暮雨、帆樯、船、夕阳、楼等交织在一起,画面感极强。采莲和踏翠的场景则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西风起,花落秋水中,有一种淡淡的哀怨。而鱼肥酒美以及洁白的江水和明净的月亮,构成了一幅安宁美好的画面。最后醉卧烟波,更显诗人对这秋日江景的陶醉和喜爱,全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日江边的独特韵味和魅力。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