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 水军:指以船只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军队。
- 鼓行:击鼓而行,形容军队威武前进。
- 夏口: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附近,长江和汉江交汇处。
- 险:此处指长江的险要地段。
- 赤壁:湖北省中部的长江南岸,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于此。
- 觜距:鸟兽的嘴和喙,比喻争斗或对抗。
- 一斗:比喻双方力量相当,势均力敌。
- 三分: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势力相对均衡,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 观衅:观察敌人的弱点,寻找可以进攻的机会。
- 意突: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
- 成功所未闻:这种未经充分准备就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是罕见的。
翻译
刚攻下荆州得到强大的水军,他们在夏口击鼓前行气势如虹。 千艘战舰已经面对长江的艰险,谁能料到赤壁战役的火光? 如今两军实力相当,如同猛禽相斗,胜负还未分晓, 君臣已定的局面下,天下三分的趋势已成定局。 自古以来,攻打他国必须寻找时机,突然袭击的成功案例实属罕见。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对赤壁之战的反思,通过描绘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战略决策的深思。诗人首先描述了曹操攻占荆州后水军的强大和进军的气势,然后转折提及赤壁之战的意外结局,暗示即使是强大如曹操,也不能忽视对手可能的反击。诗人强调观察敌情的重要性,指出意欲迅速取胜往往难以实现。整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提醒人们在军事行动中应谨慎行事,不可轻敌冒进。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